想要獲得美滿的婚姻,只要擁有這種特質就夠了
發布時間:2020-8-25
孤獨的人是不幸的
倫理家們不是多次表示,再沒有比一個哲學家結婚更可笑的事嗎?就是說使他能擺脫情欲,但是又不能擺脫配偶。倫理家們進一步表示,一對配偶間女子占有較高的靈智價值,上面那種推理也還是對的,反對結婚的人說:“一對夫婦總是隨著兩人中較為庸碌的一個人的水準而生活的。”自由的婚姻并不自由
逃避并不能解決問題。使婚姻變得難以忍受的許多難題(爭執、嫉妒、趣味的歧異),在每個結合中總是存在。自由的婚姻并不自由。你們知道李斯特和亞果夫人的故事嗎?你們也可以重讀一次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 中,安娜和渥倫斯基私奔的記述。
渥倫斯基覺得比在蜜月中的丈夫更受束縛,因為他的情人怕會失去他。 很多言語行動舉止,在一對夫妻間是毫無關系的,但在他們之間卻騷亂不堪。因為這兩個人沒有婚姻關系,而且兩個人都想著這可怕的念頭:“是不是完了?”渥倫斯基或拜倫,唯有極端忍受才能解脫。
他應當逃走。他為逃避他的情人而又不使她傷心,不得不勉強出征土耳其。拜倫因為深知婚姻的痛苦,甚至希望恢復他久已斷絕的社會關系,與社會講和。當然,在一個不能離婚的國家中,一個男人和一個女子很可能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和社會斷絕關系,他們沒有因此而不感到痛苦的。
可是人們怎樣去選擇他終生相伴呢?先要問人們選擇不選擇呢?在原始社會中,婚姻往往由俘虜或購買來定。強有力的或富裕的男人有選擇的權利,女子只能被選擇。
在十九世紀時的法國,大多數的婚姻是被安排好的,安排的人有時是教士們,有時是職業的媒人,有時是書吏,最多的是雙方的家庭。這些婚姻,其中許多是幸福的。現代美國哲學家桑塔亞那說:“愛情并不如它本身所想象的那么苛求,十分之九的愛情是由愛人自己造成的,十分之一才靠那被愛的對象。”
如果因為種種偶然,一個求愛者所認為獨一無二的對象從未出現,那么,差不多近似的愛情也會在另一個對象身上發現。熱烈的愛情往往會改變人物的真面目。過于狂熱的愛人對于婚姻期望太高,以致往往失望。美國是戀愛婚姻最多的國家,可也是離婚最多的國家。
巴爾扎克在《兩個少婦的回憶錄》中描寫了兩種婚姻的典型,這描寫只要把它所用的詞匯與風格略微改換一下,那么在當今還是很正確的。
兩個女主人公中的一個,勒南代表理智,她在給女友的信中寫道:“婚姻產生人生,愛情只產生快樂。快樂消失了,婚姻依舊存在;而且更誕生了比男女結合更為寶貴的價值。如果想要獲得美滿的婚姻,只要擁有那種對于人類的缺點加以寬恕的友誼便夠了。”
真正的女性愛慕男性的力量,因為她們熟知強有力的男子的弱點。她們愛護男人的程度,和她所受愛護的程度相等。我們都知道,有些女人,對于她所選擇和改造的男子,用一種帶著妒意的溫柔去制服他們。那些不得不充作男人角色的女子,其實還是保持著女性的立場。
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并非一個偉大的君王,而是一個化了妝的偉大王后。迪斯累利和洛斯貝利固然是她的大臣,但一部分是她的崇拜者,一部分是她的孩子。她想著國事猶如想著家事,想著歐洲的沖突猶如想著家庭的口角。“你知道嗎?”她對洛斯貝利說,“因為是一個軍人的女兒,我對于軍隊永遠懷有某種情結。”
節選自莫洛亞《論婚姻》
哲學家結婚是可笑的
倫理家們不是多次表示,再沒有比一個哲學家結婚更可笑的事嗎?就是說使他能擺脫情欲,但是又不能擺脫配偶。倫理家們進一步表示,一對配偶間女子占有較高的靈智價值,上面那種推理也還是對的,反對結婚的人說:“一對夫婦總是隨著兩人中較為庸碌的一個人的水準而生活的。”自由的婚姻并不自由
逃避并不能解決問題。使婚姻變得難以忍受的許多難題(爭執、嫉妒、趣味的歧異),在每個結合中總是存在。自由的婚姻并不自由。你們知道李斯特和亞果夫人的故事嗎?你們也可以重讀一次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 中,安娜和渥倫斯基私奔的記述。
渥倫斯基覺得比在蜜月中的丈夫更受束縛,因為他的情人怕會失去他。 很多言語行動舉止,在一對夫妻間是毫無關系的,但在他們之間卻騷亂不堪。因為這兩個人沒有婚姻關系,而且兩個人都想著這可怕的念頭:“是不是完了?”渥倫斯基或拜倫,唯有極端忍受才能解脫。
他應當逃走。他為逃避他的情人而又不使她傷心,不得不勉強出征土耳其。拜倫因為深知婚姻的痛苦,甚至希望恢復他久已斷絕的社會關系,與社會講和。當然,在一個不能離婚的國家中,一個男人和一個女子很可能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和社會斷絕關系,他們沒有因此而不感到痛苦的。
對于婚姻期望值太高,往往失望
可是人們怎樣去選擇他終生相伴呢?先要問人們選擇不選擇呢?在原始社會中,婚姻往往由俘虜或購買來定。強有力的或富裕的男人有選擇的權利,女子只能被選擇。
在十九世紀時的法國,大多數的婚姻是被安排好的,安排的人有時是教士們,有時是職業的媒人,有時是書吏,最多的是雙方的家庭。這些婚姻,其中許多是幸福的。現代美國哲學家桑塔亞那說:“愛情并不如它本身所想象的那么苛求,十分之九的愛情是由愛人自己造成的,十分之一才靠那被愛的對象。”
如果因為種種偶然,一個求愛者所認為獨一無二的對象從未出現,那么,差不多近似的愛情也會在另一個對象身上發現。熱烈的愛情往往會改變人物的真面目。過于狂熱的愛人對于婚姻期望太高,以致往往失望。美國是戀愛婚姻最多的國家,可也是離婚最多的國家。
婚姻產生人生,愛情只產生快樂
巴爾扎克在《兩個少婦的回憶錄》中描寫了兩種婚姻的典型,這描寫只要把它所用的詞匯與風格略微改換一下,那么在當今還是很正確的。
兩個女主人公中的一個,勒南代表理智,她在給女友的信中寫道:“婚姻產生人生,愛情只產生快樂。快樂消失了,婚姻依舊存在;而且更誕生了比男女結合更為寶貴的價值。如果想要獲得美滿的婚姻,只要擁有那種對于人類的缺點加以寬恕的友誼便夠了。”
勒南,雖然嫁了一個年紀比她大而她并不愛的丈夫,但最終生活得很幸福。反之,她的女友露易斯雖然是由戀愛而結婚的,卻因過度的嫉妒,把她的婚姻生活弄得十分不幸,并用嫉妒置丈夫于死地,隨后自己也落得十分凄慘。巴爾扎克的觀點是:如果你擁有健康、聰明、類似的家世、趣味、環境,那么只要這一對夫婦是年輕健康的,愛情便會誕生。“這樣,”曼斐都番爾 說,“你可在每個女人身上看到海倫。
真正的女性愛慕男性的力量
真正的女性愛慕男性的力量,因為她們熟知強有力的男子的弱點。她們愛護男人的程度,和她所受愛護的程度相等。我們都知道,有些女人,對于她所選擇和改造的男子,用一種帶著妒意的溫柔去制服他們。那些不得不充作男人角色的女子,其實還是保持著女性的立場。
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并非一個偉大的君王,而是一個化了妝的偉大王后。迪斯累利和洛斯貝利固然是她的大臣,但一部分是她的崇拜者,一部分是她的孩子。她想著國事猶如想著家事,想著歐洲的沖突猶如想著家庭的口角。“你知道嗎?”她對洛斯貝利說,“因為是一個軍人的女兒,我對于軍隊永遠懷有某種情結。”
>>>上一條:“全職媽媽4年,我把老公養成巨嬰”:當媽,是女性臆想出來的需求>>>下一條:婚姻調查取證的法律常識